下面以二层到八层的层列表为例进行说明:
一、单面电路板与双面电路板的压合
对于两层板来说,由于板数较少,不存在堆叠问题。 EMI辐射的控制主要从布线和布局上考虑;
单层板和双层板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。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信号环路面积过大,不仅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,而且使电路对外界干扰敏感。 提高线路电磁兼容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关键信号的环路面积。
关键信号:从电磁兼容的角度来看,关键信号主要是指产生强辐射、对外界敏感的信号。 能够产生强辐射的信号一般是周期性信号,例如时钟或地址低阶信号。 对干扰敏感的信号是指低电平的模拟信号。
单双层板通常用于10KHz以下的低频模拟设计:
1)同层电源线路应采用放射状布置,线路总长度应尽量减少;
2)运行时电源与地线要相互靠近; 在关键信号线旁敷设地线,地线应尽可能靠近信号线。 这样就形成了更小的环路面积,降低了差模辐射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。 当信号线旁边加一条地线时,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最小的环路,信号电流肯定会经过这个环路而不是其他地线路径。
3)如果是双层电路板,可沿电路板另一面的信号线敷设地线,靠近信号线底部,走线尽量宽。 由此形成的环路面积等于电路板的厚度乘以信号线的长度。
二、四层叠合
1. SIG-GND(PWR)-PWR(GND)-SIG;
2. GND-SIG(PWR)-SIG(PWR)-GND;
对于上述两种堆叠设计,潜在的问题是传统的 1.6 毫米(62 密尔)板厚度。 层间距会变得很大,不仅不利于阻抗控制、层间耦合和屏蔽; 特别是电源层之间的间距较大,会降低电路板的电容,不利于滤除噪声。
对于第一种方案,通常应用于板上芯片较多的情况。 该方案可以实现良好的SI性能,但对于EMI性能不是很好。 主要是通过路由等细节来控制。 主要注意的是,地层放置在信号最密集的信号层的连接层处,有利于吸收和抑制辐射; 增加板块面积以体现20H规则。
对于第二种方案,通常应用于板上芯片密度足够低且芯片周围有足够面积(放置所需电源铜层)的情况。 在该方案中,电路板的外层是地层,中间两层是信号/电源层。 信号层上的电源采用宽导线走线,可以使电源电流的路径阻抗低,信号微带路径的阻抗也低,还可以通过外层屏蔽内层的信号辐射。 层。 从EMI控制的角度来看,这是目前最好的4层电路板结构。
注意:中间两层信号和电源混合层的距离要拉开,走线方向要垂直,避免串扰; 适当的控制面板区域,体现20H法则; 如果要控制走线阻抗,上述方案要非常小心,将走线安排在电源和接地铜岛下方。 另外,电源或地层敷铜应尽可能互连,保证直流和低频的连通性。
三、六层叠合
对于芯片密度高、时钟频率高的设计,应考虑六层板的设计,推荐堆叠方式:
1.SIG-GND-SIG-PWR-GND-SIG;
对于该方案来说,这种堆叠方案可以获得良好的信号完整性。 信号层与接地层相邻,电源层与接地层成对存在。 各走线层的阻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,并且两层都可以很好地吸收磁力线。 并且在电源、地层齐全的情况下,可以为各层信号提供更好的返回路径。
2.GND-SIG-GND-PWR-SIG-GND;
对于该方案来说,该方案仅适用于器件密度不是很高的情况。 这种层压具有上层压的所有优点。 另外,顶层和底层的接地面比较完整,可以作为更好的屏蔽层。 需要注意的是,电源层要靠近非主要元件层,因为底层的平面会更完整。 因此,EMI性能优于第一种方案。
总结:对于六层板方案,应尽量减少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间距,以获得良好的电源和地耦合。 然而,在62mil的厚度下,虽然层间距减小了,但要将主电源与地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得很小并不容易。 与方案一和方案二相比,方案二的成本会大大增加。 因此,我们在堆叠时通常选择第一种方案。 设计应遵循20H规则和镜面层规则。
四、八层叠合
1. 由于电磁吸收能力较差且功率阻抗较大,这不是一个好的堆叠方法。 其结构:信号1元件面,微带走线层
信号2内部微带走线层,良好的走线层(X方向)
接地
信号3带状线走线层,好走线层(Y方向)
信号4带状线走线层
电源
信号5内部微带走线层
信号6微带路由层
2.它是第三种堆叠方法的变体。 由于增加了参考层,具有良好的EMI性能,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各信号层的特性阻抗
信号1元件面、微带走线层、良走线层
地层,电磁波吸收能力好
信号2带状线走线层,走线层好
电源层,与下面地层形成良好的电磁吸收效果 5. 地层
信号3带状线走线层,走线层好
功率层,功率阻抗大
信号4微带走线层,良好的走线层
3、最佳的堆叠方式,由于采用多层地参考面,具有非常好的地磁吸收能力。
信号1元件面、微带走线层、良走线层
地层,电磁波吸收能力好
信号2带状线走线层,走线层好
电源层,与下面地层形成良好的电磁吸收效果 5. 地层
信号3带状线走线层,走线层好
地层,电磁波吸收能力好
信号4微带走线层,良好的走线层
如何选择所使用的板层数和堆叠方式取决于板上信号网络的数量、器件密度、PIN密度、信号频率、板尺寸等诸多因素。 我们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。 信号网络数量越多,器件密度越大,PIN密度越大,信号频率越高,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多层板设计。 为了获得良好的EMI性能,最好保证每个信号层都有自己的参考层。
然后
联系
电话热线
13410863085Q Q
微信
- 邮箱